凭借二十多年的卓越经验,Pronto Translations是您中文到印尼语或英文到印尼语翻译的首选服务提供商。
您是否在寻找用于商务或官方用途的可靠中文到印尼语或英文到印尼语翻译服务?Pronto Translations是您的不二之选。我们的高素质团队提供笔译、本地化、校对、口译和转录等一系列服务。无论是商务、金融、法律还是医疗文件,我们的翻译和本地化服务团队都能为您提供专业支持。
在其历史和发展过程中,印尼语已经演变成一种充满丰富细微差别、文化影响和独特表达的语言。当从英文翻译到印尼语时,由于两种语言在结构和文化背景上截然不同,译者面临的挑战更加明显。从处理语法结构和正式程度,到捕捉习语表达和弥补词汇差距,这一过程需要对两种语言有深入的理解。此外,处理礼貌问题、融入俚语以及考虑文化背景等复杂问题进一步增加了翻译的难度。欲了解更多详情,请参阅《印尼语翻译指南》(即将推出),深入了解译者所面临的多方面困难。
印度尼西亚的国语印尼语是继普通话、英语、印地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之后的第六大世界通用语言。印尼语是4,300万城市居民的主要语言,另外还有1.54亿印尼人将印尼语作为第二语言,印尼是一个拥有700多种语言的多元化国家。这门语言的重要性也延伸到了其姊妹语言—马来语,全球共有超过2.5亿人使用马来语。
印度尼西亚的官方语言印尼语起源于廖内方言和巴达维语,但经过了显著的演变。在印尼丰富多彩的多语言环境中,许多当地人还能流利使用爪哇语和巽他语等地区或部落语言。虽然90%以上的印尼人能够理解并使用印尼语进行交流,但印尼语往往不是他们的母语。他们在日常交流中经常将印尼语与地区方言或母语交织在一起。
印尼语的标准化始于20世纪初,这一过程导致了印尼语与马来语之间的差异。1928年采用“印尼语”这一名称,旨在摆脱与马来语相关的殖民色彩。在当代,印尼语在演变过程中继续受到地区和全球语言的影响。
尽管印尼语错综复杂,但其语音和语法通常被认为是相对简单明了的。有些人甚至断言,只需几周时间就能掌握印尼语的基础知识。然而,英语中的“印尼语”一词有时会导致误解。许多外来者误用“Bahasa”来指代印尼语,而不清楚“bahasa”在印尼语中仅仅表示“语言”的意思。
印尼语的影响超越了国界,是一种全球性语言。在东帝汶等国,印尼语享有官方语言地位,并在从美国到日本的全球各地教育机构中占据重要地位。与欧洲的历史交往促进了词汇交流,尤其是与荷兰语和英语的交流。印尼语不仅从欧洲语言和其他语言(如阿拉伯语和梵语)中吸收了词汇,还为这些语言贡献了词汇。
由于地理上的邻近,印尼语在澳大利亚的外语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印尼语与日语和普通话一样,是部分学校“英语以外的语言”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印尼语与教育的联系并非始于今日;早在20世纪50年代,澳大利亚的教育机构就已经开始教授印尼语。
1975年至1999年间,印尼对东帝汶的统治使得印尼语与东帝汶建立了深厚的历史渊源,促使印尼语被承认为与英语、德顿语和葡萄牙语同等重要的工作语言。此外,印尼语还在澳大利亚科科斯(基林)群岛的马来社区中引起共鸣,并渗透到菲律宾南部、斯里兰卡、南非以及其他具有马来传统的地区。
马来语的起源据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左右的加里曼丹岛西部。马来语属于南岛语系,南岛语系的分布范围横跨东南亚以及太平洋和亚洲部分地区。这种语言与马来西亚语密切相关,两者都被视为马来语的方言。尽管印尼语与马来语有很大的重叠,但也存在足够的差异,有时会影响到相互理解,比如马来西亚人观看印尼肥皂剧时可能会遇到一些理解上的障碍,反之亦然。
印尼丰富的语言和方言是其独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印度教-佛教王国时代,苏门答腊岛东南部发现了与斯里维加亚王国有关的古代马来碑文,这表明马来语起源于一个重要的贸易和航海地区。马来语的早期形式与原始马来-波利尼西亚语和原始南岛语在语言上有相似之处。随着时间的推移,“马来语”一词的含义发生了变化,最初代表苏门答腊岛上的一个王国,后来扩展到整个马来半岛,并最终延伸至努桑塔拉群岛。历史上,“马来语”还指努桑塔拉群岛居民的祖先。然而,随着伊斯兰教的兴起,马来人种的定义变得狭窄,主要涵盖穆斯林人口。 值得注意的是,公元7世纪的斯里维加亚王国使用掺杂了梵语的马来语作为官方语言,这表明这种语言在爪哇和吕宋等地区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15世纪,古典马来语开始兴起,并在马六甲苏丹国得到广泛使用,尤其是在苏门答腊、爪哇和马来半岛的王室中。从12世纪起,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马来语大量借用了阿拉伯语和波斯语的词汇。欧洲商人,尤其是葡萄牙人和荷兰人,进一步影响了马来语词汇,引入了与欧洲习俗和管理相关的词汇。荷兰殖民时期与华人的交往也为马来语引入了许多与贸易和日常生活相关的词汇。
在17世纪和19世纪,一些知名人士强调了马来语在东方世界的重要性。这种语言的广泛使用,催生了受葡萄牙语、中文和地方语言影响的区域变体,通常被称为市场马来语。19世纪中叶,拉贾-阿里-哈吉(Raja Ali Haji)编撰的马来词典标志着一个关键时刻,将马来语的地位提升到了国际水平。到19世纪末,马来语主要分为两大类:口语化的市场马来语和标准化的高级马来语。尽管马来语被视为通用语言,但对许多人来说,它只是他们的第二或第三语言。
在荷兰殖民时期,由于当地人对荷兰语的掌握有限,荷兰人意识到马来语是一个有效的行政管理工具。荷兰学者开始对马来语进行标准化,并在学校和文学作品中推广使用,致使马来语逐渐偏离了柔佛-廖内方言。到20世纪初,印度尼西亚采用了Van Ophuijsen拼写法,而英国统治下的马来联邦则选择了Wilkinson拼写法。1908年成立了“Commissie voor de Volkslectuur”,后来更名为“图书编译局”,通过建立图书馆和出版马来语著作来扩大马来语的使用。然而,正式推广的马来语与口语存在差异,招致了作家郭德怀(Kwee Tek Hoay)等人的批评。1927年6月16日,在荷兰统治下成立的代表理事会(其会议完全用荷兰语进行)中,成员Jahja Datoek Kajo破例获准使用印尼语。从那时起,他一直使用印尼语。由于他的勇敢行为,当地报纸授予他“人民议会印尼语倡导者”的称号。
1928年,在第二届青年大会上,印尼语被选定为国家的统一语言。这一提议由穆罕默德·亚明(Muhammad Yamin)提出,他认为马来语比爪哇语更适合用作国家统一的语言。从马来语到“印尼语”的转变受到了穆罕默德·塔布拉尼(Mohammad Tabrani)的影响,他早在1926年就提出了“印尼语”这个概念,并强调其在促进民族团结中的重要性。印尼语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米南卡保语作家的影响,他们为印尼语的词汇和结构增添了深度。第一届印尼语大会于1938年召开,展示了学者和文化界人士为培育印尼语所做的共同努力。如今,尽管印尼语是国家的统一语言,但它仅是部分人的母语,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周边。对于印尼的其他地区,印尼语基本上是第二语言。尽管印尼语是正式交流的标准语言,但其日常口语存在很大差异,经常混杂着地区方言和城市俚语,其中雅加达风格的俚语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影响力。
雅加达老城是标准印尼语与多种方言并存的地方。Bahasa Gaul(即印尼俚语)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是一种源于巴达维语的非正式语言变体。它最初在雅加达流行,随后通过媒体,尤其是电视和互联网,在全国范围内扩大了影响力,超过了20世纪70年代流行的prokem语言。如今,Bahasa Gaul融合了标准印尼语和地方方言,在印尼各地形成了独特的变体,在丰富日常对话的同时,将地方术语融入主流印尼语。
印尼语有正式和非正式的变体,通常分别被称为bahasa baku和bahasa gaul。尽管政府只承认标准印尼语,但这些术语在公众和学术界中非常流行。Bahasa gaul的概念由Debby Sahertian提出,其灵感来源于20世纪90年代印尼金融危机期间的社交聚会场所“tenda gaul”。这个词具有现代、都市和优雅的含义。老一辈人可能仍在使用bahasa gaul的前身“bahasa prokem”。其他名称还包括表示起源地的雅加达语(bahasa Jakarta)及印尼口语。
印尼俚语受到了巴达维语的深刻影响,于1860年至1870年期间兴起。20世纪70年代,本雅明-苏布(Benyamin Sueb)的电影等流行媒体扩大了巴达维语在全国的影响力。20世纪90年代的电影《Si Doel Anak Sekolahan》更是将巴达维语呈现为雅加达人的普遍表达方式,常被误认为是“雅加达俚语”。虽然巴达维人可能在与不讲巴达维语的人交流时转用俚语,但两者仍然有显著区别。Prokem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间边缘人士和年轻人使用的语言,而Binan则是LGBTQ+群体之间的语言,这两种语言都对印尼俚语产生了影响。到了20世纪90年代,融合了Prokem和Binan的俚语成为城市印尼人的非正式语言,广泛出现在流行文化、媒体和日常生活中。在日常交往中,使用正式印尼语的情况越来越少。
雅加达口语(又称Bahasa gaul)虽然没有经过标准化,但在印尼人的日常生活中已深深扎根,形成了一种语言上的“分层”:标准印尼语被视为正式的“karma”语言,而雅加达口语则被视为非正式的“ngoko”语言。这种区分并不总是泾渭分明;根据语境和说话者的选择,这两种形式可以在对话中共存。标准印尼语在政府、媒体和教育等正式场合受到青睐,有时被批评为过于官僚化。然而,Anton Moeliono和Harimurti Kridalaksana等人强调了口语在日常交流中的重要性及其与标准印尼语并存的潜力。
儿童首先在家中学习印尼口语,直到上学后才接触标准印尼语,这有时会导致混淆。这种分化也影响到外语学习者,因为大多数教材只教授标准印尼语,常常让他们对实际的日常口语交流毫无准备。
尽管印尼口语是非正式的,但它正朝着拼写和语法统一的标准化方向发展。不过,官方语言机构尚未将其研究列为优先事项。即便如此,印尼口语仍享有盛誉,尤其是在雅加达,这反映了雅加达城市的繁荣形象。印尼口语的影响力扩展至马来西亚,从流行文化产品和共同的口语词汇中可见一斑,这也突显了地区语言可能被更“酷”的雅加达俚语所取代的潜在趋势。
选择您附近的一流印尼语翻译公司!
Pronto Translations拥有二十多年的丰富经验,是印尼语笔译和口译领域的卓越典范。我们精通300多种语言对,擅长提供认证翻译和量身定制的本地化服务。
立即与我们联系,体验顶级的印尼语翻译服务!